(一)呼吸道与免疫
人体的呼吸道是与外界相通的开放性腔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主支气管、肺部的支气管等。上呼吸道是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菌、有害气体、过敏性颗粒等打交道的最初最主要的场所,也是人体呼吸道菌群的重要生存空间。健康人的呼吸道存在多达21个菌属200多个菌种的微生物,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正常的呼吸道菌群能有效预防抵抗外界的感染,持续刺激人体免疫功能,失衡的菌群影响人体免疫力,使得呼吸道感染几率增加且病程延长[1]。
(二)肠-肺 轴线(Gut-Lung Axis)
人体的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布满大量的神经和免疫细胞,以及数量超过人类细胞十倍以上的肠道菌。作为1013数量级的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枢纽,肠道微生物能通过肠-肺轴线影响肺脏的免疫细胞组成与分布。肠-肺轴线已成为研究肠道微生态与肺部健康的重要理论基础[2],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影响是双向的,肠道微生态失衡将引起免疫系统下调,间接造成肺部细胞损坏,而肺部感染也将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

图一、肠道和肺部微生态不仅受到饮食和环境中不良因子干扰,也会通过肠肺轴线相互影响[2]。
(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与促进呼吸道健康
目前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可间接阻碍病毒的吸附、细胞内化,而菌株产生直接抗病毒作用的代谢物也有机会帮助机体对抗流感的发生。益生菌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降低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似乎比其它干预措施更有潜力,更加安全[3]。
益生菌对于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T细胞活力及促进B细胞唾液免疫球蛋白A(IgA)分泌的作用已有广泛研究,而NK细胞及IgA是抵御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正常成人每日补充适量的益生菌制剂能有效缓解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4],在一项益生菌酸奶饮品与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中,发现受试者在服用酸奶、酸奶发酵前添加益生菌、益生菌胶囊时,来源于T细胞的IL-2和TNF-α分泌量升高,且NK细胞毒性升高,而服用酸奶发酵后添加益生菌时则没有此功效[5]。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饮品对于缩短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也有积极作用[6]。
对于新冠肺炎感染者,治疗期间注意肠道营养和平衡肠道菌群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使用抗生素干预的患者。而新冠肺炎治愈后的肠道营养也不容忽视,以防止继发性感染和其它不良后果的发生。而对于健康人群,除直接摄入微生态制剂外,通过摄入酸奶、发酵乳饮料、添加益生菌的奶粉和冷饮等,以及食用传统发酵食品,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免疫力,抵御病毒侵入,守护自己及家人健康。
参考文献
1. 邹杨,肖纯凌.益生菌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0):23-26.
2. Marsland et al., The Gut–Lung Axis in Respiratory Disease. Ann Am Thorac Soc (2015).
3. Lehtoranta, et al., "Probiotics in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4)..
4. Nicholas et al.,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for respiratory and gastrointestinal illness symptoms in healthy physically active individuals. Clinical nutrition (Edinburgh, Scotland) (2013).
5. Huicui et al., Consumption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impact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NK and T cells in healthy adults.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2016).
6. Eric et al., Effects of consumption of a fermented dairy product containing the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casei DN-114 001 on common respiratory and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 in shift worker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010).
(作者:伊利集团乳业技术研究院 刘伟贤)
|